那是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,为同学们大声范读《正气歌》的女老师,她嗓音嘹亮,语言生动,下面的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。
正在上课的女老师不知道,在之后的几小时内,她的家门会被粗暴撞开,在被撞开的门后面,是女老师接下来要面对的灾难。
因为这名老师并不是只有教师这么一个身份,她还有更重要的身份——中国潜伏在台湾的女特工。
被抓到之后,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这位女老师的日子可谓是生不如死,她经历过各种酷刑,但不管怎样严刑逼供,她都坦然待之,毫不畏惧。
甚至到了后来,发现身体上的残忍折磨根本没用,没办法让对方屈服,便开始了精神上的摧残,他们强行让她5天5夜不睡觉,打算从精神上开始摧毁对方。
然而她的眼神依然坚毅:“我为中国奋斗!我没有错!我为我是人骄傲!”
军官在发现他们没法从这位女教师的嘴里,撬出讯息之后,便将她秘密杀害了。而她在牺牲前,她用七颗鱼肝油传出撤退信号,使得地下党人员幸免于难。
1922年8月,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,在浙江省嘉兴县的一户穷苦人家,出生了一名女婴这是这个贫困的家庭里第七个孩子,然而就是这名女婴,在她今后的生活中,创造了一段非凡的历史。
萧明华的家里生活贫困,姐姐生病生活不能自理,需要别人照顾,父母每天都要为生活奋斗,而其他的哥哥姐姐也需要工作。
于是照顾姐姐这个重担就落在了萧明华的头上,萧明华从小就特别懂事,她家后面有一条河,她会经常在上面蹲着洗菜刷碗,帮助家人减轻负担。
当时家里面为了生计,父亲在别人的帮助下开了一个小小的手工织袜作坊,然而到了军阀混战时期,由于种种原因,他们家破产了,随后父亲就举家搬到开封。
萧明华从小便立志长大后投身于教育行业,她后来考入河南开封师范学院。然而抗日战争爆发,1939年,萧明华又跟随自己的家人辗转到了重庆。
1941年8月,萧明华自重庆师范学校毕业之后,因为学习成绩优秀,被学校选送到了重庆的师资训练班,主要攻读国语注音符号的应用教学。
而当时,重庆的抗日战争氛围正浓,学生们都在防空洞内学习。此时《黄河颂》、《松花江上》等抗日歌曲也是此起彼伏,在群众社会间来回传唱。正是在这一段时期,萧明华接受了大量的革命思想,开始慢慢地了解革命文化。
1943年,萧明华以优异的成绩,考入了位于四川省江津县白沙镇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。白沙女子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统治下的高等学府,陈独秀曾经在这里执教过,甚至如今这里还有陈独秀的许多挚友。
萧明华在这里,每天都在接受不同思想的熏陶,然而对她影响最深的,就是著名作家谢冰莹的《从兵日记》和《一个女兵的自传》。
后来萧明华和对方成为好友,因为谢冰莹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,两个人在一起会经常讨论战争的事情和如今的局势,这对于萧明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
萧明华还经常会将自己的作品拿去让谢冰莹帮自己参考,每次萧明华听完对方的建议之后,总会说:“我今天真是收获颇多啊!太感谢了!”
而谢冰莹对于对方的天赋也很是敬佩,甚至在致辞的时候还说到:“萧明华喜欢绿色,这说明她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;她同情且富有同情心,很有文字功底,假以时日,她将来一定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!”
1946年,抗日战争胜利后,萧明华希望能到自己向往的北平师范学院学习,后来在自己的老师台静农的推荐下,萧明华如愿以偿地进入到了北平师范学院。
在学校里面,萧明华碰到了在重庆就认识的朱芳春教授,朱芳春和萧明华的哥哥萧明柱是好朋友。此时的朱芳春已经是一名地下党员,从事重庆地区的军事情报收集工作,他给萧明华直接搭建了一条通往革命的“阶梯”。
朱芳春给萧明华送去了很多书籍,例如的《新民主主义论》、邓初民的《社会发展史》和艾思奇《大众哲学》,让萧明华深感受益,并受到了很多的鼓舞。
刚拿到这些书籍的时候,萧明华表现的特别开心:“啊!谢谢朱老师!我一定会好好阅读的!”
当时正是解放战争时期,不甘心两党同时执政,便屡次派兵侵扰部队,不仅是军队纪律差,国内事务处理的也是一塌糊涂。
在12月24日的时候,一名美国的大兵在操场了北京大学的一名女学生,这件事情发生之后,立刻引起了群众的不满,尤其在当局不作为处理的情况下,发生了暴动。
当时的大街上全部都是人,虽然第一天组织的团队被当时的特务分子捣毁,但是到第二天,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又再次组织了5000人的队伍。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是那种义愤填膺的愤怒,他们手里高举口号:“美军退出中国!”“维护主权独立!”
这场的意义重大,因此一心为国的萧明华也加入了其中,作为者之一,她是直接面对当前形势的人。
的作为,更加坚定了萧明华想要加入中国的决心,并不断向朱芳春提出请求。
一天,萧明华准备去图书馆找资料的时候,朱芳春急急忙忙地找到了萧明华,她郑重地告诉萧明华:
“经过你多次的申请,现在组织正式吸收你到组织中从事军事情报收集工作,但是这项任务充满了危险,你现在不用着急给我回复,你可以多考虑几天。”
听到这样的消息,萧明华兴奋得难以自抑:“不用考虑!我的态度很坚定,谢谢组织的同意,我一定会好好达成目标!”
1948年,萧明华即将毕业,在这个特殊的时期,她之前的恩师台静农和助教廖蔚卿(萧明华好友)邀请她去台湾。
当时全国解放即将在即,眼看接下来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建成,但面对当时的情况,萧明华经过认真的思量,最后还是决定前往台湾。决定之后,萧明华立刻就向组织申请,得到组织的同意之后,萧明华回家跟自己的父母告别。
回到家之后,萧明华迟迟不知道如何开口,如今父母年迈,自己作为女儿不能尽孝膝前也就算了,现在还要离开他们,想到这里,萧明华心里也很纠结。
在一次吃饭的时候,萧明华欲言又止,还是父母主动开口:“华宝,这次回来是有什么样的事情吧,没事,你说吧!我们是你父母,有什么不能说的!”
看着年迈的父母,萧明华想到眼下的局势,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母,父母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,但还是说:“华宝长大了,知道为国家做出贡献,父母很是欣慰,去吧孩子,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我们,还有你哥哥姐姐呢!我们支持你!”
见到台静农之后,台静农伸出双手热情地跟萧明华握了手:“终于来了,明华,希望在这片土地上你能够发挥自己的光芒啊!”
经过双方讨论,最终萧明华决定去台湾师范学院执教,主要教授“国语拼音”和“现代汉语”这两门课,并且学校还为萧明华提供了一处偏僻的住所,正好符合萧明华的工作需求。
到达台湾之后,萧明华就立刻向组织报备:“目前我已平安到达台湾,请组织下达任务!”
后来根据组织的指示,萧明华开始广泛接触军界和政界的人,以便于自己扩充人脉打探消息。
萧明华在台湾期间,组织为了让萧明华的潜伏任务更安全,便派她曾经的好友朱芳春到台湾,跟萧明华一起收集军事情报。到台湾之后,朱芳春化名为“于非”,并在台湾师范学院任教,后又在《国语日报》找了一份工作。
在台湾之后,两人要经常私下接触,这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,组织决定让两个人扮演假夫妻,由此掩人耳目。但是当时的于非在大陆已经成家,这对于两个人都是很为难的一件事情,然而萧明华却毅然决然道:“如果是组织的决定,我听从组织的安排!”
到9月份的时候,台湾省政府成立了“社会科学研究所”,公开的举办一些讲座,这让萧明华和于非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。
他们也加入了这次活动,经过演讲,长期的听课者达到六十人,后又经过他们的深入谈话,选拔出了一些优秀的社会骨干。
在听课的过程中,《国语日报》的编辑林军经过不断的考察,最终终于确定对方是自己的同志,由此三人一起奋斗在台湾这片土地上。
三人组建了“台湾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”(简称台新盟),他们将优秀的骨干组织起来成立了读书会。
1949年1月北平宣布解放,4月23日,人民度过长江占领南京,全国解放指日可待。
为了躲避风头,萧明华将台新盟转入了地下,萧明华一边要收集情报并加以撰写,另一方面还不能耽误自己日常的上课。
当时的萧明华已经瘦弱不堪,甚至常常还要熬夜到半夜,于非看到对方这么拼命,不忍道:“你要多注意你的身体啊!不要革命没成功,你自己就先倒下了!”
萧明华却坚强地说:“这样的工作还不算辛苦,为了党组织,一定要坚持到底!”
6月份的时候,局势发生明显的变化,组织下达任务:“要不惜任何代价,一定要获取有关台湾和大陆沿海岛屿的军事情报!”
得到这一任务时,萧明华他们立刻展开行动,很快就获得了一些军事情报,这中间还包括《海南岛防卫方案》、《舟山群岛防卫方案》、《台湾兵要地志图》等绝密战略情报 50 余份,配合了大陆当时的作战计划。
其中《台湾兵要地志图》最重要,它是当初日本人投降的时候送给蒋介石的礼物,这份地图是日本人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精心绘制的,有了这份地图。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台湾的地形,和当时日军的战略布局。
虽然守备很严密,但是经过萧明华谨慎的地下作战,这份地图终于拿到手,拿到之后萧明华就进行了紧张的复刻。
现在已经有了地图,但是怎么送回大陆又是一个难题,以当时台湾紧张的局势来讲,想要回大陆很困难。
恰好当时有个老妈妈想要回大陆探亲,但是由于儿子还在台湾,老妈妈一直在犹豫不决。
得知这一消息的于非和萧明华进行商量,最终决定让萧明华去说服老妈妈,此后,萧明华甚至和对方同吃同住,细心地照顾老妈妈,并一直在说服对方。
最终,这份毅力打动了老妈妈,后来由于非假装老妈妈的亲戚,跟着老妈妈一起回大陆。
到达大陆之后,于非将《台湾兵要地志图》送到了情报负责人吴克坚手里,吴克坚打开地图看到上面的内容后赞扬道:“真是辛苦你们了!你们一定要注意隐蔽,但愿你们能够再次立功!”
1949年5月台湾发布令,6月蒋介石败退到台湾,台湾的局势变得更紧张,台湾进入了“人人自危的时期”。
1949年12月到1950年1月,他们克服万难,先后送出了6次军事情报,这对于大陆沿海岛屿的解放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。
按照蔡孝乾提供的名单,共抓获了1800多人,最后经过审问处死了1100多人。
2月4日,萧明华在家帮自己的哥哥萧明柱庆祝生日,做了一桌子菜,她才刚坐下,还没拿起筷子,门口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。
众人都开始警惕起来,当时并不会有人找上门,这样的声音就显得很诡异,萧明华急忙说:“于非,你先从后门离开,这里交给我,记得看着我们后门的晾衣架,如果晾着衣服就表明家里面安全,没有衣服就不要回家。”
开门之后进来一高一矮的两个男人,用手推开萧明华直接走进屋里扫视了一圈,发现没于非的踪影就问:“于非呢?他人去哪了?”
萧明华看着眼前的陌生人提高了警惕:“你们是谁?找于非做什么?他不在家,出门授课去了。”
遇到这样的事情,萧明华也不确定到底有没有被发现,萧明华安慰自己的哥哥:“到时候你一定要咬定和我只有经济关系,这样就不可能会受到牵连。”
随后萧明华送走哥哥一家之后,立刻把组织转移,为了不暴露更多的同志,萧明华选择坚持留下。
2月6日,萧明华在课堂上给学生上了最后一堂课。晚上11点,萧明华正在屋里批改作业,门突然被撞开,面对这样的场景,萧明华似乎早已经有预感。
“我知道你们要做什么,恐怕我这次去就要久居了,准许我带一件衣服。”萧明华镇定地说。
随后萧明华从容不迫的把晾衣杆上的旗袍取了下来,在危急关头还在为组织着想,她担心于非回来就是自投罗网。
在这里,萧明华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酷刑,老虎凳、电椅、捆绑吊打,面对这些酷刑的时候,萧明华丝毫没有胆怯,严守组织的秘密。
敌人发现这样不能撬开对方的嘴,就开始换策略,让对方5天5夜不睡觉,只要困了就用酷刑把萧明华折磨清醒,试图用这种方法让她丧失意志,从而说出线索。
即使在这种情况下,萧明华担心的还是于非的安全,担心组织会被暴露。经过思量,最终萧明华想出一个计谋。
趁别人探监的机会,萧明华托对方带给监狱外的哥哥,一瓶还有七颗鱼肝油的药瓶,并嘱咐道:“请你一定要将这个带给我哥哥,希望他能给我多找一些这种药。”
在萧明华的老家,方言“七”和“去”的口音很相似,而“鱼”就代表着“于”,连起来之后就是“于去”,意思是让于非赶紧撤离。
后来得到这一条消息的同志们都很感动,即使萧明华在监狱中,还不忘为组织着想。
1950年11月7日,敌人以“非法颠覆政府”的罪名,对萧明华下了最后的判决“死刑”,并决定要在次日执行。
得知这一消息的狱友们都紧紧抱着萧明华:“姐姐,我不想你离开啊,你真是太不容易了!”很多狱友都在为萧明华默默垂泪。
此时的萧明华在监狱中已经267天了,在狱中,尽管她遭遇了种种的折磨,但她还是会坚持给自己的狱友们讲解知识,会给他们讲解李清照,讲解新思想……
萧明华看着狱友们,微笑着说:“没关系,我早都想到会有这样的一天,大家别难过,我但愿你们能够早日拥有自由。”
当天晚上萧明华拿出了母亲给自己的木梳,想要再为自己梳一次头发,然而因为双手多处骨折,根本梳不成头发。
最终还是让狱友小宋帮自己梳最后一次头发,小宋拿着梳子,解开对方因为遭受敌人折磨已经不成样子的头发,郑重地帮萧明华扎了辫子。
8号的凌晨,萧明华穿戴好自己的衣服奔赴刑场,在执行之前,萧明华猛然站起大声喊到:“中国万岁!中国万岁!”
1951年,于非带着资料成功脱险,把这些军事情报送给了党组织,帮助党组织顺利了解敌情。之后在5月1日和19日的最近一段时间,顺利解放海南岛和舟山群岛,萧明华、于非等在台湾工作的同志们劳苦功高。
20世纪80年代,萧明华被追认为中国员、革命烈士,这是出于对英雄的敬重。
1982年,萧明华的哥哥萧明柱带着妹妹的骨灰回到了祖国大陆,并将之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。萧明华的碑文洁白无瑕,只有正文萧明华烈士之墓,还有背面于非题写的三个大字:“归来兮!”
英雄救国,在萧明华的身后还有很多无名英雄,在为祖国做出贡献,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,致敬我们的英雄!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