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网讯(全媒体记者王煜)“我会滑雪,谁能教我摄影”“我精通钢琴,想学化妆”……当下,一种名为“技能交换”的社交方式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,成为他们获取知识、拓展社交圈的新选择。在某社交平台上,“技能交换”线万,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参与。
所谓“技能交换”,就是用自己掌握的技能交换别人掌握的技能,各取所需,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,同时节省下高昂的培训费。
范莹擅长唱歌,还考取了心理咨询资格证书。一个月前,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帖,想要交换英语、围棋等技能。很快就收到了200多条网友留言。
“我过去是音乐教师,现在在家照顾孩子。”范莹说,孩子已经3岁了,她希望为孩子营造双语学习环境。令她欣喜的是,留言希望可以交换技能的网友中,不乏来自美国、瑞士的留学生。
范莹说,留学生口语地道,比她过去“照书学”更实用。独在他乡求学,也渴望倾诉。他们一拍即合,成了交换技能的“搭子”。
技能交换,是知识流动的新玩法。最近,化妆师周清和一名收纳师交换技能,无暇线下交流时,周清会录好化妆视频,发给对方。对方也会发她一份收纳笔记,并录制不同面料衣物的折叠方法。
“学会了收纳技巧,家里可利用的空间变大了,心情也舒畅多了。”周清说,相比报班学习,技能交换不花钱,时间也相对灵活。
如今,知识飞速迭代,全民拥抱终身学习理念,技能互换正慢慢的变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新兴学习模式。它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局限,让知识与技能在不同个体之间自由流动,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不断探索与交流中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3月19日晚,俞阳一边用油画棒画画,一边耐心地讲技巧。来听课的,有头发花白的老人、活泼的孩子,还有刚下班的职场新兵。
去年夏天,俞阳发起了技能交换项目,得到了所在社区的支持,很快就吸引了擅长舞蹈、瑜伽、健身、书法、美妆的居民加入。大家轮番上课,分享技能。
俞阳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油画专业,已经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她,在教学时更细腻。上课发现学员状态不好时,会主动聊天,帮助排解情绪。
俞阳说,来技能交换的多是同一小区的邻居,但过去因忙于工作,或兴趣特长差异,大家难有交集。如今通过技能交换,书法达人学健身,美妆爱好者开始探索舞蹈乐趣,“跨界”交流拓宽知识面,也在“你教教我,我教教你”的过程中,大家渐渐成了朋友。
“我是个美术生,找到了健身搭子。说实话之前健身总是难以克服惰性,但技能交换就等于和对方达成契约关系,我们都坚持下来了。”市民朱彦龙说。
“有些人聊了一会儿就不再回复,还有些人对相关领域了解甚少,自己都没掌握好,根本没办法教学。”许雅薇无奈地说,很多网络发帖者罗列的技能无法考证,其水平究竟如何也无法得知。
也有网友吐槽“搭子”教学敷衍,或遭遇“半途而废”。还有网友反映,有些技能交换的帖子,实际是网络广告,需要付费学习。
查看新闻报道发现,国内不少地方在规范、增加技能交换主题活动,比如同济大学社团发展管理中心举办“技能交换市集”;厦门大学举办“技能交换日”活动,助参与者在交流互动中拓展认知。目前乌鲁木齐的“交换技能”多是个人在社交平台发起,鲜有相关组织发起。
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富强说,技能交换的兴起,不仅反映了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社交方式的创新,也展现了社会对个性化学习的包容与支持。不相同的领域的技能通过跨界组合,巧妙地打破了学科间的固有界限。一方面,能切实满足年轻人独特的个性化学习诉求;另一方面,在传授自身技能的过程中,他们收获他人认可,实现自我价值,进而形成具有“双向获得感”的“互惠效应”。
然而,鉴于不同技能主体掌握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,技能交换背后潜藏着诸多风险。部分参与者可能夸大自身技能水平,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;一些人教学能力欠缺,难以将技能有效传授给他人;更有甚者,可能引发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。
随着社会对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增加,技能交换有望成为一种主流学习方式。杨富强认为,要建立更规范的平台和机制,确保大众在享受便利的同时规避潜在风险。
中国转向巴西采购至少240万吨大豆!美大豆协会主席慌了:关税战将使不少农民破产
环球网援引巴西媒体的数据,知情的人偷偷表示,中国进口商日前从巴西采购了至少240万吨大豆,这一数量几乎是中国月平均输入量的1/3。
山西“订婚案”维持原判,被告获刑3年,审判长答问:处女膜未破裂影不影响罪的认定?#媒体精选计划
山西“订婚案”审判长答问 处女膜未破裂影不影响罪的认定?处女膜状况不能证明是否发生性行为 处女膜状况不能作为认定或否定罪行的依据
“假新闻”刷屏外网,图是假的,鲍威尔心里的苦是真的!这几天,一张截图在外网上刷屏了。截图内容,是一个顶着鲍威尔头像的用户,转发了特朗普用污言秽语辱骂他的的内容,然后也回了一句脏话:“Go yourself”。